新闻快报 中冠动态
新竞争环境下,钢铁企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

2021-11-17

中冠动态

前言: 成本管理的角色演变

面对钢铁产业环境的快速变化,及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形成的产业升级压力下,钢铁企业不得不思考转型升级及加大成本管控力度的规划。在此一趋势下,成本管理架构必须因应钢企的产销特性,对不同钢种规格提供接单效益测算、对各工序提供成本细化分析、及因应各生产异况进行成本核算,以科学数据支持企业升级转型及提效降本的需求。


图片

长期困扰钢厂的成本管控场景

图片

许多钢厂限于成本收集处理能力不足或信息系统老旧,经常只以厂为对象收集各厂的各项投入产出数据,或只能以钢种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收集口径(颗粒度)粗放,各项投入、产出数据不够精细、或上下游数据不匹配等状况,造成成本数据一直停留紧急调整及事后核算的角色,无法肩负更为积极的任务。常见成本管控困扰的场景有:

(1)下个月如何利用产能、调整接单策略,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

(2)接下这销售订单前,可否预测接单效益?

(3)某一原料、燃料价格变动,对各产品、规格的成本影响程度?

(4)到月底才发现月初时某些资源投入、产出数据有误,如何避免?

(5)成本数据波动较大,是哪个工序、什么原因造成的?

(6)哪个设备、哪个车间具有最大、最具效益的降本空间?

(7)当产线跨越多个法人,如何取得各钢种、规格的成本还原数据? 



图片

钢企转型升级时,成本管控的难题

图片

钢企要进行转型升级时,成本管理迈向精细化管控有下列难点:

(1)精细的成本架构: 成本架构必须与产品规范、制造规范及生产工艺相结合,规划细化的成本中心及各工序相关的成本费用,才能配合生产的特性,进行接单效益测算及生产成本核算。

(2)完整的成本模块: 面对竞争,成本核算只具备事后检讨的功能,必须增加成本计划、成本分析、利润测算模块,才能完成PDCA管理循环,提供各工序在各产品规格的成本分析数据,以科学方式推动降本工作,并调整产品发展方向。

(3)一级化成本管控: 由于产品规格多样化,核算颗粒度细化(至工序),及跨法人关联交易等因素,各项成本相关数据量急遽增长,无法再经由厂、公司两级,以人工方式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比对、核算,而必须与销售、生产、能源系统等各模块整合,形成就源输入、自动集成,完成全公司一级化成本管控机制。

(4)弹性的处理能力针对客制化订单,产销过程各项余材充当、组炉、组浇、改判、转单、判废、销售等,都将影响该订单、该钢种规格的成本核算,也都成为SAP等套件(BOM表为基础的生产模式)所难以解决的成本核算问题。成本系统必须配合产销质一体化平台,实现各厂级与公司级产销纪录的一级化管控,并形成一级化的财会成本账务。


图片

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图片

因应前述管理难点,一个肩负企业降本增效任务的信息平台,必须拥有完善的成本管理PDCA循环,提供成本模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模块,并具备接单效益预测,成为钢厂在成本管理、经营决策上最有力支持:

(1)成本模型与产品规范、制造规范相配合,将成本中心细化至制造工序,并考虑各工序的各项投入产出,完成成本科目规划,作为成本计划、核算、与考核的基础架构。

(2)成本计划: 针对各钢种规格建立标准成本,以供各项成本费用的目标值设定,以作为成本考核之依据。

(3)成本核算与各过程机、MES、能源模块、原料模块、销售模块协同,完成数据就源输入,并依成本作业模型自动处理自产、外购、改判、分切、判废、轧材耗用、外售、内部领用…各类交易数据,形成厂务会计、存货账务,最后依成本模型完成日成本、月成本核算。核算过程中,智能警示异常数据以供早期处理及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4)成本考核: 提供日成本分析、成本还原(跨法人),及与标准成本间的差异分析。让各工序、车间的成本管控绩效、各资源单价变动对成本的传导机制无法遁形。

(5)利润模拟: 企业接单前,经由产品规范、制造规范、各工序标准成本间的数据转换,实时对接单价格提供利润模拟,以有效应用产能;尤以特钢、期货销售模式的钢厂,透过模拟利润更能创造最大效益。

6.jpg


结语:钢企提值降本的必备方案

中冠公司以适合钢铁企业特性的产销质一体化平台为主产品,30多年平台效益来深获国内外各大型钢企肯定。中冠公司因应钢铁生产模式下成本管理需求与管控难点而发展的成本管理系统,是国内钢企转型升级及全公司提效、各工序降本的最佳方案。